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喜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为防治大田喜树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草药园的喜树叶斑病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命名为X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引起喜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将该病害命名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菌株XS-1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0980 mg/L,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其EC50分别为0.3737、0.4557、0.4878、0.5746和0.5956 mg/L.[结论]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引起喜树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喜树棒孢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田间防治参考用药.
文献关键词:
喜树;叶斑病;病原鉴定;多主棒孢霉;杀菌剂;毒力测定
作者姓名:
宁平;黄艳花;黄微;邢政杰;陈婵;王小欣
作者机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 530007;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南宁 530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宁平;黄艳花;黄微;邢政杰;陈婵;王小欣-.喜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西南农业学报,2022(06):1348-1354
A类:
多主棒孢霉
B类:
喜树,树叶,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防治药剂,药剂筛选,杀菌剂,抑菌活性,大田,常规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分析鉴定,分类地位,菌丝生长速率法,职业技术大学,中草药,一株,XS,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Corynespora,cassiicola,首次报道,害命,棒孢霉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测定结果,苯甲,咪鲜胺,微乳剂,EC50,水乳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霉唑,丙环唑,乳油,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霉菌,田间防治,病原鉴定
AB值:
0.2293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