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电化学处理现场试验研究
文献摘要: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盐度高、有机物含量丰富,在回用和外排前需进行深度处理.构建了2 m3/h的电絮凝-电化学氧化集成工艺装置,在某页岩气开采平台开展了压裂返排液现场处理试验,该平台水质波动大.结果表明,在长周期运行过程中,经优化后的电絮凝-化学絮凝联用工艺可降低系统电耗和排泥量,电化学氧化深度降解COD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采用电絮凝电流35 A、电化学氧化电流60 A、停留时间均为10 min、辅助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350 mg/L、Na2CO3投加量550 mg/L时,压裂返排液中悬浮物、硬度和COD均稳定达到100 mg/L以下,满足《页岩气储层改造第3部分:压裂返排液回收和处理方法》(NB/T 14002.3—2015)的回用要求和后续外排脱盐处理需求.药剂投加量较常规化学絮凝法可降低70%以上,污泥产生量降低约30%,直接运行成本约28元/m3.整套工艺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能力,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成本较低,为油气开发中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献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回用;外排;电絮凝;电化学氧化
作者姓名:
罗臻;张晓飞;张华;王毅霖
作者机构: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臻;张晓飞;张华;王毅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电化学处理现场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22(10):118-124
A类:
B类: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电化学处理,现场试验研究,盐度,回用,外排,深度处理,电絮凝,电化学氧化,工艺装置,页岩气开采,现场处理,水质波动,长周期运行,联用工艺,电耗,COD,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停留时间,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Na2CO3,悬浮物,页岩气储层,储层改造,NB,脱盐处理,常规化,化学絮凝法,污泥产生量,接运,运行成本,本约,整套,抗冲击能力,污染物去除,去除效率,油气开发,返排液处理,处理工程
AB值:
0.2721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