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厚煤层软底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及顶帮强化支护技术
文献摘要:
长时高叠加应力条件下的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是厚煤层软底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关键.现有对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支护控制的研究主要针对坚硬岩底沿空巷道顶帮变形、充填体本身强度及材料配比,对厚煤层软底留巷研究较少,对沿空留巷的力学分析不全面,支护方案单一.针对上述问题,以山西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古城煤矿N13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顶板、煤帮、底板破坏力学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顶板处于混合应力环境,易发生拉伸破坏;实体煤帮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压剪式破坏,锚杆破坏失效;充填体受压侵入底板,造成底板倾斜失稳,易发生软煤碎胀底鼓.针对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围岩支护控制方案,即控制顶板、限制煤帮、让压底板.为保证顶板在沿空留巷上方能够平衡应力分布,采取锚索+充填体切顶方式,使顶板在巷道上方不形成悬臂梁结构,只发生下沉,而没有回转变形;考虑到留巷后顶板的稳定性,采取注浆锚索方式对巷道破碎顶板进行注浆,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控制顶板.为提高实体煤帮支护强度,补打短锚索,将极限平衡区煤层与深部弹性承载层连接,降低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对底板进行适当的让压有利于巷道整体实现柔性支护,在充填体墙体下通过挖槽、浇筑条形基础进行底板加固.利用"三位一体"的围岩支护控制方案优化了原沿空留巷支护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顶板位移由337 mm减小至142 mm,煤帮位移由305 mm减小至70 mm,底板位移由675 mm减小至162 mm,巷道收敛率由34.1%减小至10.73%,锚杆(索)工作阻力稳定,充填体无破损倾斜,支护效果较好.
文献关键词:
厚煤层软底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围岩控制;锚索;切顶;煤帮限制;底板让压;应力匹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康志鹏;段昌瑞;余国锋;赵靖
作者机构: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1;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志鹏;段昌瑞;余国锋;赵靖-.厚煤层软底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及顶帮强化支护技术)[J].工矿自动化,2022(11):101-109
A类:
厚煤层软底,厚煤层软底沿空留巷,N1303,煤帮限制,底板让压
B类:
围岩变形特征,强化支护,支护技术,叠加应力,应力条件,变形破坏机制,支护控制,坚硬,硬岩,沿空巷道,充填体,支护方案,潞安,安化,化工集团,集团有限公司,古城煤矿,工程背景,底板破坏,破坏力,巷道围岩变形,变形破坏特征,应力环境,拉伸破坏,高应力,锚杆,受压,底鼓,围岩支护,控制方案,压底,应力分布,切顶,悬臂梁结构,生下,回转,后顶,注浆锚索,道破,破碎顶板,一个整,高实,支护强度,短锚索,极限平衡,平衡区,深部,承载层,巷旁充填,支护阻力,墙体,浇筑,条形基础,方案优化,现场试验,优化支护,顶板位移,收敛率,工作阻力,无破损,支护效果,巷道支护,围岩控制,应力匹配
AB值:
0.2978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