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03-2018年青藏高原草地的地表层土壤热通量时空变化
文献摘要:
根据青藏高原7个站点实测数据,计算站点地表层土壤热通量(G0)并分析站点的日、季变化特征;结合MODIS数据、中国西部1 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和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用Ma模型反演2003-2018年青藏高原地表土壤热通量,并且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G0变化.结果表明:1)站点地表层土壤热通量G0比不同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值大.G0的日变化曲线呈倒"U"形状,在夜晚相较于白天变化较为平缓.2)站点地表层土壤热通量G0的季节振幅变化呈现夏>春>秋>冬,春夏季G0均值整体为正值,秋冬季G0均值基本为负值.夏季高原西北地区的地表层土壤热通量相对于东南地区的较高,而冬季则相反.3)高原草地的土壤热通量值为40~80 W·m-2,16年各类草地G0平均值最高的是温性草原化荒漠类(76.557 W·m-2),最低的是高寒草甸类(46.118 W·m-2).4)高原草地的G0一年内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高原各类草地G0的季节变化呈现夏>春>秋>冬,夏春季G0最低的均为高寒草甸类,较高的分别是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原类;秋冬季G0最高的均为暖性灌草丛类,最低的均为高寒荒漠类.以上结果可为高原草地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表层土壤热通量G0;Ma模型;时空变化;草地类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颖;吴静;李纯斌;秦格霞
作者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颖;吴静;李纯斌;秦格霞-.2003-2018年青藏高原草地的地表层土壤热通量时空变化)[J].草业学报,2022(11):1-14
A类:
B类:
年青,青藏高原,表层土壤,土壤热通量,时空变化,计算站,G0,MODIS,中国西部,全天候,地表温度,温度数据,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要素驱动,Ma,地表土,不同草地,草地类型,不同深度,日变化曲线,夜晚,白天,天变,春夏季,正值,秋冬季,负值,西北地区,东南地区,温性,荒漠,高寒草甸,季节变化,草原类,草丛,地表能量平衡
AB值:
0.249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