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城市内河黑臭治理补水及环境效益初探
文献摘要:
城市内河水量主要来自降雨和沿岸排口的排水,缺乏长期稳定的天然水源,因而在实施黑臭整治后往往会面临河道旱季断流、景观功能丧失的困境.针对雨源型城市内河,以株洲市建宁港为例,应用水文学、水力学等方法建立了河道黑臭治理补水量的计算模型,并采用环境容量法初步评估了补水工程实施前后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以污水厂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建宁港补水总量约为1.91万m3/d;补水后,河道水体污染物COD、氨氮和总磷的环境容量同步得到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河黑臭治理后的河道补水量计算和实施效果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献关键词:
生态补水;黑臭河道;环境效益;城市内河;建宁港;湖南省
作者姓名:
郭晓涛;罗佳文;钟良生;赖杜锋
作者机构: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2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晓涛;罗佳文;钟良生;赖杜锋-.城市内河黑臭治理补水及环境效益初探)[J].人民长江,2022(01):67-72
A类:
雨源型城市,建宁港,河道补水
B类:
城市内河,环境效益,河水,自降,沿岸,排口,天然水,会面,临河,旱季,断流,景观功能,功能丧失,株洲市,水文学,水力学,补水量,环境容量,容量法,补水工程,工程实施,污水厂,再生水,补水水源,河道水体,水体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水量计算,实施效果评估,生态补水,黑臭河道
AB值:
0.3437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