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功能基因组学在环境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认识化学品的毒性机制是开展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掌握化学品有害效应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是开展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的前提.传统的毒理基因组学主要分析化学品暴露诱导的组学表达图谱,不能建立生物学表型与特定基因/通路表达的直接关联.功能基因组学通过敲除或者敲降全基因组或者特定的基因集,建立基因-化学品毒性的直接关联,进而研究化学品致毒的过程和机制,同时可以提供与化学品暴露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分子响应信息.本论文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发展,介绍了酵母、鸡DT40细胞和RNA干扰等功能基因组学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详述了 CRISPR功能基因组学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联合应用分子流行病学和CRISPR功能基因组学,开展化学品有害效应的易感性机制研究.
文献关键词:
毒害化学品;人类细胞系;细胞毒性;功能基因组学;CRISPR-Cas9;毒性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田明明;夏普;张效伟
作者机构: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23;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化学品安全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明明;夏普;张效伟-.功能基因组学在环境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01):1-17
A类:
DT40,毒害化学品,人类细胞系
B类:
功能基因组学,环境化学,毒性机制,健康风险评估,遗传易感性,毒理基因组学,分析化学,学表达,立生,生物学表型,直接关联,敲除,全基因组,本论,组学技术,酵母,详述,CRISPR,联合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细胞毒性,Cas9
AB值:
0.1820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