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粉煤灰和矿渣粒度分布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针对胶凝材料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等物理性质存在的差异,将P·Ⅱ水泥,Ⅰ级、Ⅱ级粉煤灰和S95级、S105级矿渣进行互掺,固定水泥用量,设计了4种粉煤灰和矿渣的组合方式,通过流动度试验分析了组合方式对净浆流动性的影响,并将粒度分布曲线与Fuller分布曲线进行了比较.在净浆配合比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合方式的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自由氯离子浓度测试,探讨了粉煤灰和矿渣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并对硬化浆体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的粒度分布是决定颗粒级配优劣的重要因素.Ⅰ级粉煤灰具有更强的滚珠效应,在提高流动性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粉煤灰和矿渣的水化及火山灰反应程度影响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由于Ⅰ级粉煤灰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火山灰活性也较高,因此Ⅰ级粉煤灰和S95/S105级矿渣组合的净浆流动度,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均明显高于Ⅱ级粉煤灰和S95/S105级矿渣组合.其中Ⅰ级粉煤灰和S95级矿渣组合的胶凝材料粒度分布曲线与Fuller曲线最为接近,粒度分布最优,水化浆体中Ca(OH)2含量最低,火山灰反应最为充分,对应的混凝土微观结构致密,抗氯离子渗透性最好.
文献关键词:
混凝土;粉煤灰;矿渣;粒度分布;微观结构;氯离子渗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安强;潘慧敏;王帅;赵庆新
作者机构:
燕山大学,河北省土木工程绿色建造与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秦皇岛 066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安强;潘慧敏;王帅;赵庆新-.粉煤灰和矿渣粒度分布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22(03):884-893
A类:
自由氯离子浓度
B类:
粉煤灰,矿渣,粒度分布,抗氯离子渗透性,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物理性质,S95,S105,水泥用量,组合方式,过流,试验分析,净浆流动性,分布曲线,Fuller,配合比,不同组合,工作性,混凝土强度,化浆,浆体,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矿物掺合料,颗粒级配,滚珠,高流动性,火山灰反应,反应程度,耐久性能,火山灰活性,净浆流动度,抗压强度
AB值:
0.1832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