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热塑性聚氨酯合成过程中的表观黏度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热塑性聚氨酯(TPU)的表观黏度受反应进程、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共同影响.在105~135℃条件下,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不同反应程度的TPU.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旋转流变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流变动力学和黏度模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体系的重均分子量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增长,氨酯化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活化能为44.6 kJ/mol,最佳反应温度为135℃.在剪切速率为1 s-1条件下,反应体系的黏度与重均分子量的3.2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变化规律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黏流活化能为92.0 kJ/mol.反应体系呈假塑性流体特征,采用幂律模型可描述其表观黏度的剪切稀化规律,流动指数为0.5442.模型拟合的重均分子量及黏度与实验值相符合,可快速预测TPU反应体系在给定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建模过程也为其他逐步聚合合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重均分子量;流变动力学;表观黏度;幂律模型
作者姓名:
唐豪;简书炜;钟铭亮;张新辉;袁依婷
作者机构: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浙江宁波3152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豪;简书炜;钟铭亮;张新辉;袁依婷-.热塑性聚氨酯合成过程中的表观黏度变化研究)[J].塑料科技,2022(11):76-81
A类:
B类:
热塑性聚氨酯,酯合成,合成过程,表观黏度,黏度变化,变化研究,TPU,剪切速率,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四氢呋喃,丁二醇,反应程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色谱仪,旋转流变,流变仪,化学结构,流变动力学,黏度模型,重均分子量,线性增长,酯化反应,反应动力学,动力学特征,反应活化能,kJ,反应温度,反应体系,次方,方成,成正比,阿伦尼乌斯方程,黏流活化能,假塑性流体,流体特征,幂律模型,剪切稀化,模型拟合,相符合,快速预测,合合
AB值:
0.3396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