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重度烧伤早期急性应激下的心理干预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应激下的心理干预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分析.方法:选择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119名中重度烧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完成早期心理干预,即从入院时给予心理评估干预,对照组完成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每个时期段末利用烧伤专用健康简表(BSHS-C)评估烧伤病人临床预后.根据预后结果把患者分为良好组以及一般组,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总烧伤面积(TBSA%)、烧伤程度和手面部烧伤数量上不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②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组在基线水平的T1期BSHS-C评分的各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期:早期心理干预组在综合健康水平评分以及心理功能评分上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8,4.760;P<0.05).在T3期:早期心理干预组在综合健康水平评分及身体机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F=48.881,15.432,30.103,11.065,31.410;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男性、早期心理干预组、未累及手面部的烧伤和出院时BSHS-C评分高与患者6个月良好预后明显相关,4项敏感指标以及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910,0.9341,0.9055,0.9074以及0.9910.约等指数为0.956,其对应的联合预测因子的临界值为:7.3128即当联合预测因子>7.3128时6个月后有着良好的预后.结论:与传统烧伤康复护理相比,中重度烧伤患者在急性应激状态下早期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综合健康水平、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同时男性、未累及手面部的烧伤患者以及出院时BSHS-C评分高的烧伤患者有着更好的临床预后.
文献关键词:
急性应激反应;早期心理干预;临床预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佳佳;童纪文;胡德林;杨树慧;孙业祥;毕清泉
作者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佳佳;童纪文;胡德林;杨树慧;孙业祥;毕清泉-.中重度烧伤早期急性应激下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12):1782-1786
A类:
B类:
中重度,重度烧伤,烧伤早期,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安徽医科大学,创面修复科,早期心理干预,入院时,心理评估,常规康复治疗,简表,BSHS,伤病,烧伤面积,TBSA,烧伤程度,手面,面部烧伤,多因素方差分析,基线水平,面差,综合健康,心理功能,功能评分,有所改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评分,logistic,敏感指标,联合预测因子,康复护理,应激状态,急性应激反应,社会模式
AB值:
0.2275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