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山东省多主棒孢对三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监测及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
文献摘要: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世界公认的黄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防治药剂的连续使用,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多主棒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情况,为黄瓜靶斑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高效混配药剂为多主棒孢的抗药性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140株多主棒孢,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多主棒孢对3种常用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并利用Modeller v9.19程序同源建模及AutoDock4.2.6分子对接软件包分析多主棒孢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结合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和离体叶片防治效果试验筛选氟吡菌酰胺和咪鲜胺的复配最佳配比.[结果]经过异常值分析并剔除,敏感菌株频率分布均呈单峰,分别确定苯醚甲环唑对多主棒孢121株敏感菌株的EC50范围为0.29-6.80 μg·mL-1,平均EC50值为2.44 μg·mL-1;咪鲜胺对129株敏感菌株的EC50范围为0.01-0.57 μg·mL-1,平均EC50值为0.16μg·mL-1;而氟吡菌酰胺对136株多主棒孢的EC50范围为0.56-47.54μg·mL-1,平均EC50值为6.94 μg·mL-1.经测序分析发现31.62%多主棒孢菌株SdhC亚基发生S73P点突变.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dhC亚基上发生S73P突变后,氨基酸的刚性增强,并且空间位阻变大,使氟吡菌酰胺与Ser73之间的氢键作用消失,从而亲和力降低,导致抗药性的发生.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与咪鲜胺不存在交互抗性,两者以7:3混用增效系数1.84,表现为增效作用,且相同剂量处理下,混剂的防治效果高于两个单剂处理的防治效果.[结论]山东省不同地区多主棒孢群体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氟吡菌酰胺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SdhC上点突变S73P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导致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与氟吡菌酰胺的结合能力下降.氟吡菌酰胺与咪鲜胺以7∶ 3混用能够提高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建议生产上可将氟吡菌酰胺与咪鲜胺交替或混合使用,用于治理目前多主棒孢对氟吡菌酰胺等SDHI类杀菌剂的抗性问题.
文献关键词:
多主棒孢;黄瓜靶斑病;敏感性;S73P突变;分子对接;增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桂香;李秀环;郝新昌;李智文;刘峰;刘西莉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西安71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桂香;李秀环;郝新昌;李智文;刘峰;刘西莉-.山东省多主棒孢对三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监测及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2(07):1359-1370
A类:
Modeller,SdhC,S73P,Ser73
B类:
杀菌剂,敏感性监测,氟吡菌酰胺,Corynespora,cassiicola,黄瓜靶斑病,大病,产量和品质,防治药剂,确山,药剂防治,混配,配药,抗药性治理,分离纯化,菌丝生长速率法,苯醚甲环唑,咪鲜胺,v9,同源建模,AutoDock4,分子对接,软件包,包分析,生长抑制,离体叶片,防治效果,效果试验,复配,最佳配比,异常值,频率分布,单峰,EC50,测序分析,多主棒孢菌,亚基,点突变,空间位阻,氢键作用,亲和力,交互抗性,抗性分析,混用,增效系数,增效作用,混剂,感性存在,上点,发生频率,琥珀酸脱氢酶,结合能,治黄,混合使用,SDHI
AB值:
0.2649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