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湘南瑶族"族性歌腔"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文献摘要:
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地分布着一支过山瑶支系,这里的过山瑶民歌中具有相似的旋律和曲调,被称为"族性歌腔"."呐发"调,是过山瑶民俗活动"坐歌堂"广泛采用的歌腔之一,是"族性歌腔"的典型代表."呐发"调下行的"三声腔",频繁使用的"颤音"等音乐叙事风格,使其成为族群自我身份认同的标识.地理环境是"族性歌腔"形成的重要因素,湘南地区的"宝寨瑶""西洞瑶""九嶷瑶"因地理位置而命名,三个地方的"呐发"调风格各异,是"族性歌腔"在不同时空的演绎.
文献关键词:
瑶族;族性歌腔;音乐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巧伟
作者机构:
长沙学院音乐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巧伟-.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湘南瑶族"族性歌腔"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J].中国音乐,2022(05):77-86
A类:
族性歌腔
B类:
音乐地理学,瑶族,过山瑶,支系,瑶民,民歌,旋律,曲调,民俗活动,调下,三声,声腔,颤音,音乐叙事,叙事风格,族群,自我身份认同,地理环境,湘南地区,风格各异
AB值:
0.3675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