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成都:一个延续两千年的民族协作传统——成都在汉藏民族交往中的地位与特点
文献摘要:
成都自来是汉藏民族交往的重要枢纽,深受藏族民众的认同与青睐.文章对史籍所载汉代以来岷江上游人群季节性"入蜀为佣"的传统进行了探讨.文章发现,岷江上游人群季节性"入蜀为佣"的传统民国时期仍然存在,并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根本原因是,传统农业时代成都平原居民主要靠凿井取水,但成都为冲积平原,其泥沙夹卵石的特殊地层对砌筑井壁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岷江上游冉駹夷(今嘉绒藏族先民)自汉代起就有建造"邛笼"(碉楼)的传统和精湛的砌石绝技,两千多年来,他们正是凭借精湛的砌石绝技到成都平原从事"汉匠不能"的凿井砌壁工作.这一延续两千多年的汉藏民族协作传统,不仅造就成都"友善包容"的性格,也使当今成都日益成为各民族和谐交融的共享之城.
文献关键词:
成都;入蜀为佣;砌石绝技;碉楼;民族交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石硕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成都61006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硕-.成都:一个延续两千年的民族协作传统——成都在汉藏民族交往中的地位与特点)[J].中国藏学,2022(06):51-58
A类:
入蜀为佣,砌石绝技
B类:
两千年,汉藏民族,民族交往,自来,史籍,所载,汉代,岷江上游,游人,民国时期,两千多年,传统农业,农业时代,成都平原,凿井,取水,冲积平原,泥沙,卵石,特殊地层,砌筑,井壁,冉駹,嘉绒藏族,先民,碉楼,精湛,友善,各民族,民族和谐,之城,民族交流
AB值:
0.2769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