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钕铁硼磁体皮秒激光微加工实验
文献摘要:
采用皮秒激光器作为加工光源通过环切法对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加工,并与传统的纳秒激光器加工效果作对比,探讨皮秒激光光斑在不同离焦量加工效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孔的加工效果.基于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脉宽10 ps,功率20 W,离焦量0.2 mm,扫描速率为500 mm/s,重复频率500 kHz,激光入口直径47.9μm,出口23.0μm,材料厚度0.7 mm,孔锥度1.01°.皮秒激光加工方法是解决硬脆材料微孔加工的优质方法,这种微孔加工方法也可以延展到其他的材料加工之中.
文献关键词:
钕铁硼永磁材料;激光微加工;皮秒激光器;加工效果
作者姓名:
高连丛;陈翠芬;吕栋栋;欧佐元;彭鸿雁
作者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连丛;陈翠芬;吕栋栋;欧佐元;彭鸿雁-.钕铁硼磁体皮秒激光微加工实验)[J].磁性材料及器件,2022(04):93-97
A类:
B类:
钕铁硼磁体,激光微加工,皮秒激光器,光源,钕铁硼永磁材料,纳秒激光,加工效果,激光光斑,离焦量,最佳工艺参数,脉宽,ps,扫描速率,重复频率,kHz,材料厚度,锥度,激光加工,加工方法,硬脆材料,微孔加工,材料加工
AB值:
0.281503
相似文献
超音速高密度喷流对撞过程中的高效能量转移
张喆;远晓辉;张翌航;刘浩;方可;张成龙;刘正东;赵旭;董全力;刘高扬;戴羽;谷昊琛;李玉同;郑坚;仲佳勇;张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北京 100190;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240;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 523808;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83;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威海 2642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