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胃液培养在初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在进行新生儿感染的病情判断时,选择胃液培养的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与我院中收入出生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1小时内开奶前在家长签署置胃管知情同意书后行无菌操作置胃管以5mL注射器抽取胃液2mL转种于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肉汤增菌液做胃液培养,同时对患儿进行痰培养、血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感染组(n=50)和非感染组(n=50),从而分析两组新生儿胃液培养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以及分析胃液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了解本地区病原菌在新生儿感染菌群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的实际指导意义.结果 在试验结果中发现感染组内新生儿的培养阳性率为46(92.00%),相较于非感染组的13(26.00%)来说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在感染组中儿童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的感染状况依旧较为明显.同时在实验结果中对感染组以及非感染组两组产妇的妊娠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技术评估,组间差异(P<0.05)而在感染组中.100例中,胃液培养阳性率43%,痰培养阳性率25%,血培养阳性率15%,其中痰培养与胃液培养的细菌基本一致,和血培养相似度大约为70%.结论 在进行出生新生儿的感染诊断时,选择胃液培养方案,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胃液培养应用于新生儿的诊疗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文献关键词:
胃液培养;新生儿感染;临床研究;病情评估
作者姓名:
廖佩婵
作者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廖佩婵-.胃液培养在初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J].智慧健康,2022(07):82-84
A类:
胃液培养
B类:
初生,新生儿感染,探讨分析,我院,院中,入出,签署,胃管,知情同意书,书后,后行,无菌操作,5mL,注射器,2mL,转种,中国蓝,琼脂,肉汤,菌液,血培养,实验室检查,培养检查,解本,耐药性,临床用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病原菌,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状况,产妇,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状况,技术评估,痰培养阳性,感染诊断,培养方案,医务人员,培养应用,病情评估
AB值:
0.263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