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二战后德国现代音乐与现代艺术交融的开端——探析吉赛尔·克列伯《鸟鸣机器》
文献摘要:
1945年二战结束,战后德国出现了第一批青年作曲家,他们不仅对纳粹时期被禁的现代音乐求知若渴,还对战争前的现代艺术心生向往.西柏林新生代作曲家吉赛尔·克列伯(GiselherKlebe,1925-2009)受到德国包豪斯大师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同名画作影响,创作了战后首部基于现代艺术的大型乐队作品《鸟鸣机器》(Die Zwitschermaschine).本文将通过一手档案资料架构音乐文化史、音乐分析和艺术史,揭开战后德国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同时探索一条讨论音乐与视觉艺术转换关系的新路径.
文献关键词:
二战后的音乐文化;勋伯格的接受;斯特拉文斯基的接受;吉赛尔·克列伯;保罗·克利;多瑙厄辛根当代音乐节
作者姓名:
王刊
作者机构: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刊-.二战后德国现代音乐与现代艺术交融的开端——探析吉赛尔·克列伯《鸟鸣机器》)[J].中国音乐学,2022(02):130-140
A类:
吉赛尔,GiselherKlebe,师保罗,Klee,Zwitschermaschine,二战后的音乐文化,勋伯格的接受,斯特拉文斯基的接受,多瑙厄辛根当代音乐节
B类:
现代音乐,现代艺术,开端,鸟鸣,第一批,作曲家,纳粹,被禁,求知若渴,艺术心,心生,西柏林,新生代,包豪斯,克利,Paul,同名,名画,画作,首部,乐队,Die,一手,档案资料,构音,音乐文化史,音乐分析,艺术史,揭开,开战,这段,不为人知,视觉艺术,转换关系
AB值:
0.3197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