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审美—非审美"文论范式及其效应
文献摘要:
"审美—非审美"的二元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主导研究范式,其生成、分裂与弥合是近40年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此范式是20世纪80年代审美诗学的深层语法,它体现于审美诗学的文学对象论、文学主体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四大理论分部之中.但它的内部存在理论裂隙,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是裂隙在理论层面的最初呈现,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文艺学研究的挑战,凸显、加深了这种裂隙,文化诗学构想则是对其理论裂隙的弥合.此范式仍具有理论价值和阐释潜力,可参照新现实和新观念对其作出必要的改造与发展.
文献关键词:
"审美—非审美"审美诗学;文化研究;文化诗学
作者姓名:
牟方磊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沙 41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牟方磊-."审美—非审美"文论范式及其效应)[J].中国文学批评,2022(04):108-116
A类: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B类:
文论,二元结构,导研,研究范式,弥合,理论发展,内在动力,语法,主体论,文学作品,品论,文学接受,接受论,大理论,分部,裂隙,人文精神,精神论,论争,文化研究,传统文艺,文艺学,文化诗学,理论价值
AB值:
0.3857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