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杂草利用模式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为明确杂草绿肥以及作物秸秆的利用潜力,本试验以山东地区休耕农田中杂草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即未刈割(W0,对照)、刈割1次(W1)、刈割2次(W2)、杂草与玉米共作(W0+M)、杂草与高粱共作(W0+B)以及杂草与大豆共作(W0+S),采取有机管理模式,研究夏季休耕农田不同杂草利用模式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与作物共作能提升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处理中杂草与大豆共作(W0+S)优势最明显.与对照相比,W0+M、W0+B及W0+S处理2020年土壤有机碳分别提高4.3%、4.7%、11.8%,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8.8%、11.0%、12.7%;冬小麦籽粒中,N、P、Ca、Fe、Mn含量均以W0+S处理最高.综合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生物学特性以及产量等指标,推荐夏茬休耕模式可适当种植豆科类作物进行养地.本研究为农田杂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文献关键词:
杂草;小麦;生物学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小鸥;崔晓辉
作者机构: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小鸥;崔晓辉-.杂草利用模式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核农学报,2022(08):1657-1663
A类:
W0+M,W0+B,W0+S
B类:
杂草,利用模式,草绿,绿肥,作物秸秆,利用潜力,山东地区,休耕,耕农,田中,刈割,W1,W2,共作,高粱,大豆,土壤肥力,小麦籽粒,籽粒产量,各处,土壤有机碳,碳分,冬小麦产量,Mn,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豆科,养地
AB值:
0.269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