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文献摘要:
本文基于1999-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赣闽粤、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五大重点革命老区的振兴规划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当地农业带来了 4.33%的额外增长,这一额外增长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次,财政支农强度的提升是革命老区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它显著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了农业内部特色与中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最终提升了农业生产率.再次,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后,受覆盖地区所获得的转移支付增加以及当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效应的显现,以"输血"和"造血"两条路径构成了当地财政支农强度提升的直接原因.最后,党的十九大以来,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了协同效应,使得上述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对于以革命老区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实现农业赶超发展的可行路径.
文献关键词:
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农业增长;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率;双重差分法
作者姓名:
张启正;袁菱苒;胡沛楠;龚斌磊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启正;袁菱苒;胡沛楠;龚斌磊-.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农村经济,2022(07):38-58
A类:
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B类:
农业增长,双重差分法,闽粤,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划为,劳动生产率,升得,农业机械化水平,全要素生产率,财政支农,现代化转型,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投入,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率,规划实施,转移支付,反哺,输血,造血,两条路,直接原因,十九大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赶超,可行路径
AB值:
0.2520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