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华南陆块地壳厚度与物质组成:基于天然地震接收函数研究
文献摘要:
地壳厚度和物质组成与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和成分变化对深化华南陆块多期变形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华南布设的135个高密度天然地震流动台站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和H-κ叠加方法,开展了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及波速比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华夏地块、江南造山带及扬子地块地壳厚度及纵横波波速比(Vp/Vs)具有显著差异.华夏地块莫霍面平均深度约为31km,Vp/Vs比值由内陆地区1.66增加到沿海1.78,反映其地壳成分由内陆向沿海基性程度增加,推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有关.(2)江南造山带由东向西地壳厚度由31km加深至42km,波速比变化范围1.75~1.64,反映其地壳酸性程度较高,或与中生代挤压背景地壳增厚及后期伸展背景下地壳减薄作用有关.(3)扬子地块地壳平均厚度42km,波速比变化范围1.64~1.84,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呈正相关,推测其具有较厚的基性下地壳.根据地壳结构剖面和Vp/Vs差异及前人研究结果,推测江南造山带中段与华夏地块的边界位于江山-绍兴-衡阳断裂一线,与扬子地块的边界位于九江-石台-吉首断裂一线.华夏地块与江南造山带交汇部位莫霍面出现小尺度起伏或与华南中生代发生的挤压-伸展构造体制转换有关.
文献关键词:
P波接收函数;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地壳成分;块体边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昌昕;吕庆田;陈凌;史大年;严加永;艾印双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北京100094;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昌昕;吕庆田;陈凌;史大年;严加永;艾印双-.华南陆块地壳厚度与物质组成:基于天然地震接收函数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04):760-776
A类:
SinoProbe,31km,42km
B类:
华南陆块,地壳厚度,物质组成,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分变化,多期变形,深部动力学,动力学过程,过程研究,深部探测,探测技术,布设,流动台,台站,共转换点,CCP,波速比,华夏地块,扬子地块,纵横波,横波波速,Vp,Vs,莫霍面,内陆地区,地壳成分,分由,海基,基性,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由东向西,变化范围,中生代,景地,增厚,伸展背景,下地壳,减薄,较厚,根据地,地壳结构,江南造山带中段,江山,绍兴,衡阳,九江,石台,吉首,小尺度,南中,伸展构造,构造体制转换,换有,块体边界
AB值:
0.2773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