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邻避"如何变"邻喜"?——专访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
文献摘要:
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邻避效应"远高于西方国家 《中国核电》:我们常说核电发展面临邻避效应,那么,究竟什么是邻避效应?在我国,究竟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它的产生? 贾 峰:邻避效应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国家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之后,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关注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来说,公众对上述设施的建设是支持的;但是,这类设施的建设施工与运行对设施周边的居民还是带来妨扰、生活不便以及心理影响,特别是1977年,有人在荷兰的3座垃圾焚烧炉的飞灰里检测出致癌物质二噁英,引发学界对垃圾焚烧安全性的争论之后,导致公众担心垃圾的焚烧可能会致癌.于是出现"设施可以建但别建在我家周边"(NOT IN MY BACK YARD)的现象.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申文聪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申文聪-."邻避"如何变"邻喜"?——专访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J].中国核电,2022(03):282-286
A类:
YARD
B类:
专访,环境部,宣传教育,首席专家,核电发展,邻避效应,西方国家,中国核电,哪些因素,应作,社会现象,定阶,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布局,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基础设施,常来,建设施工,心理影响,荷兰,垃圾焚烧炉,飞灰,致癌物质,二噁英,致公,担心,建在,我家,NOT,IN,MY,BACK
AB值:
0.403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