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体系化构造
文献摘要:
近年来,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但其概念内涵仍不清晰、性质定位仍存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也显得相对滞后.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基本参照方能准确界定生态环境修复的内涵,进而明确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概念并推动其成为法律上定位准确、内容清晰的责任形态.基于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公益维护和公共秩序恢复价值,应当明确其行政法律责任定位,并具体分为环境污染和破坏者的修复责任以及政府的修复责任,以区别于民事侵权救济意义上的恢复性责任.对于《民法典》规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不宜在环境侵权制度框架下进行解释,而应坚持其公益救济、公法责任的定位.应将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追究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特殊途径.环境污染和破坏者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追究主要依赖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的完善,应具体规定其适用范围、条件,以及与修复标准和评价规则相联系的修复责任内容,并将其作为特殊的行政处罚方式纳入行政执法轨道;政府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应当明确责任主体及具体的成立条件、责任内容,逐步实现制度化,提升其可执行性.
文献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公共利益;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政府职责
作者姓名:
刘长兴
作者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长兴-.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体系化构造)[J].中国法学,2022(06):92-112
A类:
B类: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概念内涵,性质定位,立法和司法,司法实践,保护目标,本参,定位准确,责任形态,公共秩序,行政法律责任,破坏者,民事侵权,侵权救济,恢复性,民法典,环境侵权,权制,制度框架,公法责任,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殊途,责任追究,修复标准,评价规则,相联,任内,行政处罚,入行,行政执法,明确责任,责任主体,成立条件,可执行性,公共利益,政府职责
AB值:
0.2492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