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多反转恢复时间的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多反转恢复时间(TI值)的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灌注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缺血区域为大脑前循环供血区的患者45例,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3个TI值的3D ASL(TI值分别为1 800 ms、2 200 ms、2 600 ms),分别测得梗死区或低灌注区CBF,以TI=2 200ms时的CBF2200值作为常规单恢复时间(单TI)的测量值,3次测量中测得的最大值以CBFmax表示,最小值以CBFmin表示.观察CBFmax、CBFmin 在3次测量中出现的比率;将45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脑梗死组及TIA组,比较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CBF大小,并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早期(≤3d)、急性晚期(>3~7d),分别比较各组之间CBF的差异.探讨多TI 3D ASL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灌注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BFmax、CBFmin在3个TI的测量中均有出现.脑梗死组CBFmax低于TIA组且统计学有差异(P<0.05).脑梗死组急性早期与急性晚期CBFmax有统计学差异(P<0.05),CBF2200与CBFmin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脑血流量逐渐恢复;TIA组CBF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CBF2200与CBFmax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BFmin可以敏感地检出TIA脑血流量异常.结论:多TI 3D ASL与单TI 3D ASL相比,能更加敏感地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灌注异常,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灌注情况,为临床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改善预后提供更多帮助.
文献关键词:
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作者姓名:
徐晓晗;曹际斌;孙文阁;李松柏
作者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
引用格式:
[1]徐晓晗;曹际斌;孙文阁;李松柏-.多反转恢复时间的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07):457-461
A类:
CBF2200,CBFmax,CBFmin
B类:
恢复时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价值,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脑灌注成像,前循环,供血,弥散加权成像,死区,低灌注,200ms,测量值,最小值,TIA,发病时间,3d,7d,统计学差异,时间推移,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脑血流量,流量异常,早期发现,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AB值:
0.1406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