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文献摘要: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9年3月"淞航号"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28°--35° N,147°--154° E)44个站点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结果 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6种(含浮游幼体和未定种),属于14个类群8个门类,其中桡足类163种,为最优势类群.优势种包括9种暖水种:螺旋尖角水母、瘦新哲水蚤、瘦乳点水蚤、肥胖箭虫、邦海樽、六鳍箭虫、喙真胖水蚤、小哲水蚤、细角间哲水蚤,以及1种温带种捷氏哲水蚤.暖流指示种六鳍箭虫和寒流指示种捷氏哲水蚤均是优势种并同时出现在亚热带海域,表明亲潮和黑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各站点平均生物量为(31.64±23.81) mg·m-3,平均丰度为(22.2±17.6) ind·m-3.单纯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09±0.10、0.76±0.10、4.88±0.71、23.53±8.08.4种指数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斑块状.研究期间,西北太平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富,物种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稳定.
文献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菲雨;卜心宇;沈盎绿;刘必林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菲雨;卜心宇;沈盎绿;刘必林-.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22(02):544-550
A类:
B类:
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渔业资源调查,动物样本,幼体,未定,门类,桡足类,优势类群,优势种,暖水,尖角,水母,水蚤,温带,暖流,指示种,寒流,并同,亲潮,黑潮,各站,生物量,平均丰度,ind,均匀度指数,Shannon,丰富度,分布不均匀,斑块状,物种分布,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指数
AB值:
0.2810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