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数字公墓作为一种情动媒介
文献摘要:
对于去往生命彼岸的逝者,活着的人总是情不自禁地"不思量、自难忘".哀悼之情寄托在有形的墓碑上,也寄托在无形的数字公墓中.已有的传播学研究大多将哀悼视作一种记忆实践,强调媒介的认知属性.论文则将哀悼视为一种情动体验,强调媒介的情动属性.通过对"豆瓣公墓"与"网络公墓"这两个豆瓣小组的内容分析及线上田野调查,从技术、身体和集体这三个维度考察"数字公墓"的情动生成与调节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公墓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传播主体包裹于一个人造环境中,将技术的情动支持、身体的情动体验和集体的情动仪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字公墓既让逝者的数字化身长存于"赛博天堂",又允许生者提前哀悼自己的"死亡",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数字化死亡"的文化意涵.
文献关键词:
数字公墓;哀悼;情动媒介;数字化死亡;媒介考古
作者姓名:
周裕琼;张梦园
作者机构: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裕琼;张梦园-.数字公墓作为一种情动媒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12):32-52
A类:
数字公墓,情动媒介,情动体验,数字化死亡
B类:
去往,彼岸,逝者,活着,情不自禁,禁地,思量,难忘,哀悼,寄托,墓碑,传播学研究,记忆实践,认知属性,文则,豆瓣小组,上田,田野调查,调节机制,传播主体,人造,数字化身,身长,长存,天堂,生者,文化意涵,媒介考古
AB值:
0.2961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