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主流电影高"圈粉"何以可能:阐释主旨的公共性
文献摘要:
近些年来,新主流电影呈现为一种在中国大国崛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值得重视的电影文化现象.延续并超越于主旋律电影的新主流电影以其崭新的姿态,突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叫好不叫座"状况,获得了既弘扬主旋律又赢得高票房价值的战绩,表现出张力十足的"艺术公赏质"(1)特征.它将国家、民众、审美、市场各方面的需求融汇于电影的艺术公共品质,是其高"圈粉"效应产生的原因所在.学界一般认为主流电影的新变从《集结号》(2007)、《建国大业》(2009)等开始,以《湄公河行动》(2016)、《战狼2》(2017)、《红海行动》(2017)为崛起标志,近两年的《悬崖之上》《长津湖》《狙击手》等则更显成熟.新主流电影"公赏质"的获得,是其主创者有意识地根据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接受需求,在上述电影实践中进行"公共性"取向的结果,本文即从其阐释主旨的公共性视角,解析新主流电影"公赏质"获得的因由.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桐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桐-.新主流电影高"圈粉"何以可能:阐释主旨的公共性)[J].文艺争鸣,2022(03):185-191
A类:
票房价值,艺术公赏
B类:
新主流电影,主旨,公共性,大国崛起,文化背景,电影文化,文化现象,主旋律电影,叫好,叫座,高票,战绩,十足,求融,融汇,公共品,集结,大业,湄公河,战狼,红海,近两年,悬崖,长津湖,狙击手,主创者,有意识,国家主导,主导意识,因由
AB值:
0.3458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