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瑶药尖尾枫果实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文献摘要:
筛选尖尾枫果实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抗炎成分进行研究.以NO生成抑制为筛选模型,并结合FRAP、ABTS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尖尾枫果实的不同极性部位及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尖尾枫果实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并从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包括2个黄酮:猫眼草黄素(1)和蕾香黄酮醇(2);7个二萜酚:鼠尾草酚(3)、迷迭香酚(4)、7-甲氧基迷迭香酚(5)、7-乙氧基迷迭香酚(6)、camosic acid-11-methylether(7)、迷迭香双醛(8)、20-去氧鼠尾草酚(9),其中化合物3、4、6是其主成分,1、2、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其中化合物3、4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文献关键词:
尖尾枫;抗炎;抗氧化;化学成分;二萜酚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邹芷琪;于玲玲;潘争红;宁德生;符毓夏;李连春
作者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宁53020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邹芷琪;于玲玲;潘争红;宁德生;符毓夏;李连春-.瑶药尖尾枫果实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2(11):1865-1870,1929
A类:
尖尾枫,二萜酚,camosic,methylether
B类:
瑶药,活性部位,抗氧化活性,抗炎成分,筛选模型,FRAP,ABTS,DPPH,自由基清除,除法,不同极性部位,活性评价,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MCI,重结晶,分离纯化,波谱学,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个化,猫眼草黄素,黄酮醇,鼠尾草,迷迭香,甲氧基,acid,抗炎作用,抗炎活性
AB值:
0.2999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