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广陈皮陈化机制
文献摘要:
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广陈皮共存微生物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规律,为广陈皮的陈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运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8 μm,2.1 mm×100 mm),流动相0.04%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检测;采用CTAB法对口腔拭子样品进行DNA提取,建库试剂盒进行文库构建,构建好的文库经Qubit和Q-PCR定量,使用HiSeq 2500 PE250进行上机测序;对代谢组检测出的差异代谢物和高通量测序比对出的差异微生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86种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酚酸类79种,黄酮类143种,蒽醌类4种,木脂素与香豆素17种,鞣质3种,生物碱47种,萜类6种,其他类87种.主成分分析(PCA)与热图分析(Heatmap)结果表明贮藏1年与贮藏3年样品次生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明显区分,共筛选出79种差异代谢物;高通量测序基因序列与微生物参考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得到共58个属,贮藏1年与贮藏3年样品微生物菌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与优势菌属不同.差异代谢物与差异微生物关联分析表明,青霉属、曲霉属、耐干霉菌等优势真菌可显著影响广陈皮中黄酮类成分以及有香味化合物含量.广陈皮在陈化过程中优势微生物菌落结构的改变导致药材活性成分以及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其陈化机制之一.
文献关键词:
广陈皮;代谢组;高通量测序;相关性分析;陈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媛;吴蓓;易达;陈鸿平;杨放晴;王福;刘友平
作者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7;南充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南充63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媛;吴蓓;易达;陈鸿平;杨放晴;王福;刘友平-.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广陈皮陈化机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2(04):553-562
A类:
陈化机制
B类: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技术探究,广陈皮,次生代谢产物,Waters,ACQUITY,UPLC,HSS,C18,色谱柱,流动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子模式,CTAB,对口,口腔拭子,子样,建库,试剂盒,文库构建,建好,Qubit,HiSeq,PE250,上机,差异代谢物,酚酸类,蒽醌类,木脂素,香豆素,鞣质,生物碱,萜类,热图分析,Heatmap,贮藏,次生代谢物,种差,基因序列,参考数据库,微生物菌落结构,结构相似,相对丰度,优势菌,微生物关联,青霉属,曲霉属,霉菌,中黄,黄酮类成分,香味,化合物含量,陈化过程,优势微生物,活性成分,香气成分,成分含量
AB值:
0.3268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