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入华耶稣会士的身份选择及其历史形象——以利玛窦为中心
文献摘要: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主要经历了由"僧"而"儒"的转变,兼具"僧""儒""宾""臣""使者"等几个主要历史形象.由"西僧"到"西儒"的身份选择与转变是教会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的在华耶稣会士的集体行为;耶稣会士初选"僧"的身份和其改"僧"为"儒"的根本原因是迎合中国文化的相关传统;利玛窦自称为僧而后辟佛,学儒而不尽为儒,一方面是因其来华的目的为传播天主教义,同时也是其选择和建设其在异质文化中社会身份的必然要求;教内外人士和中外学者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开创的合儒路线的不同评价是宝贵的,利玛窦研究以及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相关问题的细化与深化研究必然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得到推动,并不断层累其时代意义.
文献关键词:
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西僧;西儒;归化陪臣;西洋人
作者姓名:
毛瑞方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毛瑞方-.入华耶稣会士的身份选择及其历史形象——以利玛窦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22(04):77-86
A类:
西僧,归化陪臣,陪臣
B类:
入华耶稣会士,历史形象,利玛窦,异质文化,宗教史,晚明时期,天主教,中国内陆,居住权,社会身份,身份问题,问题聚焦,明清之际,华传教,传教士,使者,西儒,教会,统一安排,集体行为,初选,迎合,自称为,辟佛,来华,教义,外人,深化研究,学术争鸣,层累,时代意义,西洋人
AB值:
0.3029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