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山七帝寺兴废考——解读《隋重修七帝寺碑》
文献摘要:
定州中山七帝寺的命运沉浮,生动地见证了北朝后期至隋初重佛与抑佛的政策摇摆.中山是北魏控御太行山以东地区的重镇,太和年间僧晕发起为七位先帝造立大像,是孝文帝庙制改革的直接后果.魏齐禅代之际,高欢的晋阳霸府也设置了七帝寺,并不限于中山一地.东魏孝静帝逊位后封中山王,元氏七庙神主存放于寺中,中山七帝寺与元魏宗庙建立了最密切的关联.随着孝敬帝被杀,神主被毁,此地蜕变为地方寺院.经历了周武法难,寺院经像毁圮,僧人只能通过两位俗家的下级官员赎买旧寺的土地,并推立二人为俗寺主.最终经过申请,成为隋代许可的县级寺院.
文献关键词:
七帝寺;大型造像;周武法难;俗寺主
作者姓名:
陈志远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志远-.中山七帝寺兴废考——解读《隋重修七帝寺碑》)[J].世界宗教研究,2022(03):43-55
A类:
七帝寺,逊位,中山王,七庙,周武法难,俗寺主,大型造像
B类:
兴废,重修,定州,沉浮,北朝,隋初,摇摆,北魏,太行山,山以东,重镇,太和,七位,先帝,孝文帝,庙制,高欢,晋阳,不限,东魏,孝静帝,元氏,庙神,神主,主存,存放,放于,元魏,宗庙,孝敬,此地,蜕变,寺院,僧人,俗家,下级,官员,赎买,隋代
AB值:
0.4996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