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二次炭化型煤成型装置及型煤制作方法
文献摘要: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研究中物理模拟实验所需型煤材料具有强度低、渗透性高等特性,自主研制了二次炭化型煤热压成型装置和型煤制作新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加热炉体及密封系统、真空及气氛保护系统、炉体电控系统、水冷系统和石墨模具、碳钢模具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200 kN、最高温度为1 200℃、炉膛温度均匀性为±6℃、升温速率为±0.01~10℃、炉膛使用真空度≤10 Pa、炉膛工作室尺寸为φ240mm×260 mm(直径×高),石墨模具和碳钢模具均可制备尺寸分别为025 mm×50 mm和φ50 mm×100 mm(直径×高)的圆柱体型煤试件.该热压成型装置具有如下特点:①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加荷载,实现力、位移的闭环控制;②炉膛尺寸设计紧凑、炉内温度均匀性好,能实现热压、无压、真空和气氛保护烧结等;③ 模具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组装、拆卸均方便,可成型多种类、多数量热压型煤.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不同炭化温度的型煤试件的制作,其中煤粉颗粒配比采用致密堆积理论优化后其粒径为0.250~0.425,0.125~0.150,0.075~0.083 mm,配比为91.77:5.87:2.35.基于所开展的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试验、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渗流特性试验等,通过对比分析热压型煤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初始渗透率和最小渗透率等,揭示了不同温度下型煤强度增加与渗透性降低的影响机制.其中密度变化率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后减,泊松比则为先减后增的趋势;初始渗透率及最小渗透率均呈不断增大的趋势,综合考虑热压型煤的密度、强度和渗透率等,确定了二次炭化型煤制作中最佳炭化温度为300℃,从而优化了型煤与原煤之间的相似性,提高了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真实还原性.
文献关键词:
二次炭化型煤;石墨模具;粒径优化;单轴抗压强度;渗透率;煤矿瓦斯灾害
作者姓名:
许江;甘青青;蔡果良;王瑞芳;彭守建
作者机构: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 40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江;甘青青;蔡果良;王瑞芳;彭守建-.二次炭化型煤成型装置及型煤制作方法)[J].煤炭学报,2022(11):4055-4068
A类:
二次炭化型煤,粒径优化
B类:
煤制,制作方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物,物理模拟实验,实验所,渗透性,自主研制,热压成型,电液伺服,加热炉,炉体,密封系统,保护系统,电控系统,水冷系统,石墨模具,碳钢,钢模具,kN,最高温度,炉膛温度,温度均匀性,升温速率,真空度,Pa,工作室,240mm,圆柱体,体型,试件,有如,计算机控制,闭环控制,尺寸设计,紧凑,无压,烧结,耐高温,热膨胀系数,拆卸,压型,炭化温度,中煤,煤粉颗粒,堆积理论,单轴压缩,荷载作用,特性试验,三轴压缩,渗流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泊松比,渗透率,中密度,强度和弹性模量,先减,原煤,还原性,煤矿瓦斯灾害
AB值:
0.2764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