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渐进性调适: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演进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文献摘要:
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详细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从零星试点到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到高位推动、单一国家力量到多元社会主体的总体特征.在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宏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民主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行动者共同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逻辑.多重改革要求的关键节点、创新扩散与绩效驱动造就的路径依赖、制度缺位与错位的历史否决点型塑了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总体而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是渐进性调适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其制度演进的鲜明特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逻辑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制度的发展.
文献关键词:
基层协商民主;结构变迁;历史制度主义
作者姓名:
黄敏璇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敏璇-.渐进性调适: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演进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J].社会主义研究,2022(02):
A类:
B类:
渐进性,基层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制度,演进逻辑,历史制度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态,历史情境,型塑,因果机制,历史演进,结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萌芽期,探索期,历史阶段,零星,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国家力量,社会主体,总体特征,制度演变,政治社会,民主观念,多元行动者,多重改革,关键节点,创新扩散,绩效驱动,路径依赖,否决,总体而言,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制度演进,鲜明特征,地方实践,逻辑理路,相互交织
AB值:
0.2129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