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文献所见"善草隶"之文化含义考论
文献摘要:
"草隶"一词,今人多理解为"草率书写的隶书",即基于具有"蚕头燕尾"笔画特征的"八分隶书"字形基础上的草写体.然深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概念,可考见文献记载之"草隶"还具有另外两意:其一,草率书写的楷书,即以今人习称的楷书书体为字形基础的草写体.此"草隶"经发展演变,实际所指几乎与今体"草书"及"书道""书法"相同;其二,"草书"和"楷书"的合称,即"草"与"隶"为并列关系.晋唐之际的文献记载又以第一种含义较为多见.相比对"草隶"书体概念的考辨,频见于晋唐文献记载的"善草隶""能草隶"等词语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值得关注.透过"草隶"书体与"善草隶"文化现象,可窥见晋唐之际文人在文字书写中偏重书法艺术性、保留文字实用性的审美选择,其中融入了晋唐时人对"博学多艺"不断追求的文人精神,体现了"书如其人"的文化态度.伴随着对"善草隶"的追求,古人逐渐确立了以二王书法为代表的传统书法审美标准,并影响至今.
文献关键词:
善草隶;文化含义;草隶;书法;名实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广瑞
作者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广瑞-.文献所见"善草隶"之文化含义考论)[J].社会科学战线,2022(12):265-270
A类:
善草隶,蚕头燕尾
B类:
所见,文化含义,考论,今人,草率,隶书,笔画特征,八分,字形,草写,深究,不同历史时期,书体,可考,文献记载,楷书,发展演变,所指,今体,草书,书道,合称,并列,晋唐,第一种,考辨,唐文,词语,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现象,窥见,字书,偏重,书法艺术,艺术性,审美选择,时人,博学,文人精神,书如其人,文化态度,古人,二王,传统书法,书法审美,审美标准,名实
AB值:
0.3807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