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整合与地区分工模式的演变
文献摘要:
清代长江中下游两大区域之间形成典型的地区分工模式和专业化生产格局,长江下游地区输出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商品,中游地区输出粮食、木材等土地密集型商品,两个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两大地区间数量巨大的大宗商品交换和物资流动,长江流域成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国内远程贸易区域.本文基于清代粮价数据,从市场整合程度、价格的空间相互作用、地区价格差三个维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1738-1820年的市场发展过程、贸易条件和地区分工模式的演变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市场扩张现象的阶段性过程,对"斯密型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何时达到其极限等问题作出初步的探索,进而考察长江中下游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经济影响.
文献关键词:
市场整合;地区分工;贸易;粮食价格
作者姓名:
余开亮
作者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余开亮-.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整合与地区分工模式的演变)[J].上海经济研究,2022(12):113-124
A类:
B类:
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市场整合,地区分工,分工模式,大区域,专业化生产,生产格局,长江下游地区,劳动密集型,手工业,木材,区间数量,大宗商品,商品交换,物资流,长江流域,明清时期,贸易区,粮价,整合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价格差,市场发展,贸易条件,市场扩张,斯密,动态发展,何时,长江中下游区域,区域间,经济关系,经济影响,粮食价格
AB值:
0.4092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