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语言政治:左翼诗歌的话语转型
文献摘要:
左翼诗歌在政治目标的驱使下,话语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顺向来看是语言对政治的传达,逆向来看是政治对语言的修辞,语言和政治相互成就,造就了左翼诗歌的语言政治美学.左翼诗歌对集体话语的青睐,是从个人情绪意愿转移到对民族情感意志的关注,在集体话语中又潜隐着个人话语,呈现出代言的性质;而出于现实考量,左翼诗歌采用方言这种"小众化"的方式,同时也有意采用俗语以发挥共情作用,从而实现诗歌走向大众和组织大众的目的;在现代都市这一现代化场域中,左翼诗歌对都市话语的文化姿态进行了革命隐喻化改造,在对都市底层的书写中,摒弃了启蒙话语模式而引入阶级视角.在阶级话语建构中,左翼诗歌凝聚了情感力量,激发了战斗的美学精神:但同时又因为这些话语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左翼诗歌的智性品格有所欠缺.
文献关键词:
左翼诗歌;语言;政治;话语转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雪松;樊枢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雪松;樊枢-.语言政治:左翼诗歌的话语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22(12):76-85
A类:
B类:
语言政治,左翼诗歌,话语转型,政治目标,驱使,话语形态,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顺向,向来,政治的,修辞,互成,政治美学,集体话语,个人情绪,民族情感,潜隐,个人话语,代言,现实考量,方言,小众,用俗,俗语,共情,诗歌走向,现代都市,市话,文化姿态,隐喻化,摒弃,启蒙话语,话语模式,话语建构,情感力量,美学精神,智性,所欠
AB值:
0.4196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