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戏剧现代性的话语张力和价值立场——《1949-1966年"社会主义戏剧"研究》评介
文献摘要:
从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来看,1949-1966年的中国当代戏剧面临着赓续五四文化传统和选择性吸收政治主流话语的双重要求,这体现为戏剧在"应该做什么"和"只能做什么"之间的平衡."社会主义戏剧"就"命名"而言,是用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来确定戏剧的文艺属性,其隐含着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国际上复杂的政治格局使得中国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思想的武器",彰显出文艺和时代的"共振",其指导性原则体现在创作标准和价值内涵的变化上,这也是戏剧现代性所具有的话语张力.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戏剧"作为戏剧现代变革和艺术演化进程的重要产物,既不是变革的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典型的"历史的中间物".申燕副研究员悉心打磨数年的著作《1949-1966年"社会主义戏剧"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正是这一研究背景下的重要理论成果.整体而言,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理论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焦迎春
作者机构:
东北大学民族学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焦迎春-.戏剧现代性的话语张力和价值立场——《1949-1966年"社会主义戏剧"研究》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2022(04):封3
A类:
B类:
戏剧现代性,话语张力,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戏剧,评介,中国戏剧,赓续,五四,四文,文化传统,选择性吸收,主流话语,做什么,国家性质,文化语境,政治格局,价值内涵,现代变革,演化进程,副研究员,悉心,打磨,数年,人民出版社,研究背景,理论成果,整体而言,该书,学术价值,理论特色,以下几点
AB值:
0.4178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