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由死亡范式演进看中国安宁疗护问题
文献摘要:
安宁疗护是一项支持临终者及家属追求有尊严地离世的社会实践.对安宁疗护模式的探索逐渐成为一项热点议题.尽管传统上百姓谈生忌死,但不可否认临终与离世始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死亡范式"也有着其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大体逐步形成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种死亡范式.在工业社会以前的传统死亡范式下,人们将死亡镶嵌在社区中,与之"共处";随着生产力发展,科学理性引吭高歌,医学迅猛发展,催生现代死亡范式.死亡被视为医学的失败而被"遮蔽";当社会具有足够的后现代特质时,死亡范式也进入了后现代范式:在多种形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前,医学技术的限度逐渐被揭示.同时在个体主义申张下,人们再一次聚焦死亡.死亡议题由此"复活".人们意欲将个体意志渗透到临终阶段,追求自我表达与确认.安宁疗护正是卷裹在后现代死亡范式中的社会实践.当代中国在社会结构、个体存在方式与风险特征等方面,为后现代死亡范式提供了社会文化土壤.同时,人口老龄化、癌症高发等现实导致的死亡压力,加之现代医疗体系和后现代死亡范式之间的深层张力,共同构成我国探索安宁疗护道路的社会动力.
文献关键词:
死亡范式;安宁疗护;社会动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谦;申林灵;秦苑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 1000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谦;申林灵;秦苑-.由死亡范式演进看中国安宁疗护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215-221
A类:
死亡范式,生忌
B类:
范式演进,看中,国安,安宁疗护,临终,家属,尊严,离世,热点议题,上百,不可否认,历史发展规律,工业社会,镶嵌,共处,生产力发展,科学理性,引吭高歌,遮蔽,后现代范式,医学技术,个体主义,申张,再一,复活,意欲,渗透到,自我表达,社会结构,存在方式,风险特征,文化土壤,现代医疗,医疗体系,社会动力
AB值:
0.3042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