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江上游洛碛河段采砂后鱼类生境现状研究
文献摘要:
近年来,长江上游大量集中采砂造成河床地貌大幅改变,进而改变了该河段原有的水流条件.采砂可能会改变鱼类生境,但采砂后的河道鱼类生境现状尚不明确.分别在2019年1月以及2020年6月、12月对洛碛河段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探明了洛碛河段的鱼群生境现状.基于采砂前后实测地形,分析了洛碛河段采砂前后的地形、流速、水深等参数变化.通过构建鱼类栖息地模型,评价了采砂坑内的鱼类生境状况.结果表明:3次调查均在采砂坑深潭监测到鱼群,说明采砂坑深潭已逐渐形成可供鱼类栖息的新生境;鱼群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6月,为170.0 ind./1000 m3,最小值出现在2019年1月,为81.8 ind./1000 m3;2020年6月监测到的鱼类平均体长最大,达到了17.2 cm,最小平均体长出现在2019年1月,为14.8 cm;洛碛河段采砂后形成的深潭的水深大于20 m,流速低于1.2 m/s;栖息地评价模型显示,采砂坑在洪水期为鱼类提供了缓流适宜生境.
文献关键词:
河道采砂;水流特性;鱼类栖息地;生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观兵;杨胜发;王丽;杨威;胡江;李文杰
作者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观兵;杨胜发;王丽;杨威;胡江;李文杰-.长江上游洛碛河段采砂后鱼类生境现状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22(01):104-113
A类:
B类:
长江上游,河段,鱼类生境,现状研究,河床,水声学,声学调查,鱼群,群生,测地,水深,参数变化,鱼类栖息地,栖息地模型,采砂坑,深潭,ind,最小值,体长,洪水期,缓流,适宜生境,河道采砂,水流特性,生境调查
AB值:
0.26295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