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农户相对贫困测度及互联网的减贫效应
文献摘要:
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既是个体与参照群体相比较确实存在的客观差距,也是心理层面与参照群体相比产生的主观被剥夺感.本文基于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A-F指数测度了农户相对贫困,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样本农户2014~2018年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情况有所缓解,但面临的客观剥夺和主观剥夺均比较严峻,尤其是客观剥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仍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2)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不管是客观相对贫困还是主观相对贫困,西部地区均高于样本平均水平,贫困叠加,反贫困任务艰巨,仍然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点区域.(3)互联网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有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且对客观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大于主观相对贫困,互联网发展行为的减贫效应大于互联网生活行为,其结果具有稳健性.
文献关键词:
客观相对贫困;主观相对贫困;测度;互联网减贫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静;魏晓博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0715;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静;魏晓博-.农户相对贫困测度及互联网的减贫效应)[J].农村经济,2022(05):60-68
A类:
互联网发展行为,互联网生活行为,互联网减贫
B类:
相对贫困测度,减贫效应,主客观,双重属性,参照群体,实存,心理层面,剥夺,CFPS2014,指数测度,互联网使用,客观相对贫困,主观相对贫困,改善民生,缩小差距,区域分布,不管,平均水平,反贫困,任务艰巨,治理相对贫困,重点区域,影响效应
AB值:
0.246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