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治未病思想对肝脾同治的理解和应用
文献摘要: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以及肝脾同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从五行制化的正常和异常、脏腑关系与肝脾同治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肝脾同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论述治未病与肝脾同治的关系,阐释了肝脾同治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阶段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肝脾同治在抑郁症和亚健康失眠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肝脾同治对于治未病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文献关键词:
治未病;肝脾同治;五行制化;脏腑关系
作者姓名:
王玉玲;崔向宁;尚唱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玉玲;崔向宁;尚唱-.基于治未病思想对肝脾同治的理解和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22(02):57-60
A类:
B类:
治未病思想,肝脾同治,黄帝内经,中医学,防治疾病,理论来源,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疾病防治,上工,不治,治已病,五行制化,脏腑关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抑郁症,亚健康失眠
AB值:
0.3137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