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树突状细胞纳米工程化促进肿瘤免疫治疗
文献摘要:
恶性肿瘤在全球具有极高发病率与死亡率,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1].针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清除肿瘤细胞;放疗和化疗存在耐药性、副作用、易于复发等缺陷,从而导致预后较差[2~4].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重新启动与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免疫应答的启动需要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激活、扩增及分化.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突状细胞(DCs)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APCs,是机体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的最初始及最中心环节,在激活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DCs可负载各种类型抗原物质,包括核酸、多肽、蛋白质抗原等,通过胞内对抗原加工和胞外递呈,诱导针对肿瘤、病原微生物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5].因此,针对DCs为基础的疫苗递送系统逐渐成为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的研究热点.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葛建林;刘超;刘刚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厦门361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葛建林;刘超;刘刚-.树突状细胞纳米工程化促进肿瘤免疫治疗)[J].科学通报,2022(25):2968-2970
A类:
B类:
树突状细胞,纳米工程,工程化,肿瘤免疫治疗,发病率与死亡率,传统治疗,治疗手段,放疗,各有利弊,肿瘤细胞,耐药性,副作用,重新启动,复机,抗肿瘤免疫,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APCs,DCs,特异性免疫,中心环节,先天性,适应性免疫应答,各种类型,原物,多肽,抗原加工,导针,病原微生物,疫苗递送,递送系统,基础科学研究,临床转化
AB值:
0.3167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