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淋巴结-肿瘤双靶向型外泌体:双效协同肿瘤免疫治疗
文献摘要:
肿瘤免疫治疗可以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杀伤肿瘤,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极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新策略[1,2].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会响应免疫治疗,这归因于:(1)患者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效应T细胞数量不足;(2)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事实上,现有的大部分肿瘤免疫治疗侧重于提升体内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数量,一方面,许多免疫疗法是基于大量效应T细胞的产生,这些T细胞在体外被癌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激活,之后过继回输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各种癌症疫苗接种技术旨在触发体内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产生[3~6].然而,简单地产生或回输大量癌特异性T细胞通常不足以治疗实体瘤,因为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条件会降低这些T细胞对实体肿瘤的渗透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功能[7~10].例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0,它们会影响效应T细胞的肿瘤内浸润能力、活力和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增加癌特异性T细胞产生和调节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双靶向策略有望改善仅依靠T细胞产生的传统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周珍珍;庞媛;孙伟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生物制造中心,北京100084;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Drexel University,Philadelphia PA 19104,USA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珍珍;庞媛;孙伟-.淋巴结-肿瘤双靶向型外泌体:双效协同肿瘤免疫治疗)[J].科学通报,2022(22):2570-2572
A类:
B类:
淋巴结,双靶向,外泌体,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系统,系统识别,杀伤,肿瘤治疗,应免,归因于,内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细胞数量,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细胞,免疫疗法,过继,回输,输到,癌症疫苗,疫苗接种,实体瘤,实体肿瘤,性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抑制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影响效应,肿瘤内,浸润能力,调节免疫,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AB值:
0.2992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