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时代中国老年人被诈骗研究——互联网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
文献摘要: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研究在我国数字化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被诈骗情况的主要特征以及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其影响因素,探讨互联网使用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虽然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但被诈骗者接触后,相对脆弱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实际受骗,高达30%的老人在被诈骗接触后会实际遭受损失;第二,本文构造的防骗能力指数显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老年人防骗能力明显更低;第三,互联网的使用同时具有"曝露效应"和"学习效应";第四,个体认知能力以及当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是影响老年人是否实际被骗及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异质性的角度看,使用数字技术的正面"学习效应"对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和女性老年人作用更大,超过了负面的"曝露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对女性老年人的助力作用更为明显,但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献关键词:
老年人;诈骗接触;受骗;互联网;数字普惠金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雷晓燕;沈艳;杨玲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雷晓燕;沈艳;杨玲-.数字时代中国老年人被诈骗研究——互联网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J].金融研究,2022(08):113-131
A类:
诈骗接触
B类:
中国老年人,国代,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老龄化背景,不同维度,互联网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老年人群体,易成,诈骗者,受骗,后会,能力指数,经济欠发达,欠发达省份,人防,互联网的使用,曝露,学习效应,个体认知,认知能力,发展程度,被骗
AB值:
0.2734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