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住宅如水:对香港吉澳渔村住宅类型的观察与思考
文献摘要:
《水漾之家:香港渔村故事》是一次结合研究、策展和设计的合作计划.研究聚焦大澳、吉澳和布袋澳三个渔村,通过挖掘疍家人的文化及其生活和建造的"流动"状态,理解建筑、地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从"水"的视野重新审视香港这座城市.本文关注研究团队近期对吉澳渔村住宅的观察,通过记录居民依地形和水环境对住宅进行加建的现象,探讨一种适应水陆双重环境的"双栖住宅"的可能.本研究所聚焦的疍家人聚居的吉澳渔村坐落于山丘和大海之间的一小片平坦陆地上.自1951年以来,吉澳渔村所在的沙头角地区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发展限制,建成环境范围较小,大部分区域保留了自然的地理环境.本文重点探讨了吉澳渔村中随处可见的非正式临时建筑,通过重新绘制房屋形态并深入剖析其形式结构,探寻这些看似无序的表象背后的逻辑.通过反思朱利安·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方法,本文试图剖析吉澳渔村住宅背后隐藏的建造模式,最终揭示由此产生的与地理相结合的建造与生活文化.吉澳渔村经历了由山麓向街道两侧、再向滨水区域发展的过程.研究团队通过图像绘制、记录和分类等工作,呈现了吉澳渔村建筑的一种"流动"状态——虽具有物理实存的特性,却难以捉摸其既有形式或纯粹的美学定式.研究期望通过民族志的视角解读香港城郊海岸住宅及其建筑类型,从时间特性——而非传统的物质材料——来重新思考住宅的物质特性,重新认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将水陆之间的空间作为一种激发建筑转型和公众参与的媒介,为利用景观途径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香港;渔村;疍家人;渔民住宅;水陆关系;水漾之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畅
作者机构:
苏畅设计研究室,香港 999077,中国;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香港 999077,中国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畅-.住宅如水:对香港吉澳渔村住宅类型的观察与思考)[J].景观设计学(中英文),2022(03):86-93
A类:
水漾之家,沙头角,渔民住宅,水陆关系
B类:
渔村,住宅类型,观察与思考,结合研究,策展,合作计划,焦大,大澳,布袋,疍家人,人的文化,人文环境,研究团队,双栖,聚居,坐落于,山丘,大海,一小片,平坦,展限,建成环境,地理环境,随处可见,非正式,临时建筑,形式结构,看似,表象,朱利安,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建造模式,生活文化,山麓,滨水区域,图像绘制,实存,难以捉摸,纯粹,定式,民族志,香港城,城郊,海岸,建筑类型,时间特性,非传统,物质材料,新思考,重新认识,辩证关系,建筑转型,公众参与,可持续建筑设计
AB值:
0.377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