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权益侵害与获利交出
文献摘要:
获利交出救济被认为旨在预防与阻却侵权获利行为,但就此救济的正当化基础存在诸多争议.基于权益归属理论的不当得利或不法管理路径,就处理此类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诸多困境.侵权获利行为的实质是非经交易而使用或侵占他人权益;卡-梅框架为侵权法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针对此类侵权行为的获利交出,实际上涉及两类不同的侵权救济.第一类救济为经济价值赔偿,其旨在对排他权之经济价值遭受侵害进行赔偿.此类赔偿依协商性损害赔偿认定.侵权人故意或过失均不影响此类赔偿请求权的成立及数额认定,其所获利益为算定排他权客观经济价值的考虑因素.第二类救济为利润剥夺,其旨在维护财产规则,使产权制度得以有效运作.故意非经交易之使用行为是对财产规则的否定,其对价格机制的运作、资源配置的效率、交易市场以及侵权法制度均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侵权法经由利润剥夺救济以禁止此类行为.基于前述原理,《民法典》第1182条填补了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身权益遭受侵害时的救济不足,体现了我国法对人身权益保护的立体性与科学性.
文献关键词:
获利交出;卡-梅框架;价值赔偿;协商性损害赔偿;利润剥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洪国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洪国盛-.论权益侵害与获利交出)[J].环球法律评论,2022(02):100-115
A类:
获利交出,协商性损害赔偿,利润剥夺
B类:
权益侵害,利行,就此,正当化,权益归属,不当得利,不法,管理路径,非经,侵占,人权,侵权法,理论指引,侵权行为,侵权救济,第一类,价值赔偿,排他,侵权人,故意,过失,请求权,数额认定,算定,第二类,财产规则,产权制度,有效运作,使用行为,对价,价格机制,交易市场,法经,禁止,前述,民法典,人身权益,国法,权益保护,立体性
AB值:
0.301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