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n=40)、B(n=40)两组.两组均展开口腔修复,A组在传统印模法下展开修复治疗,B组在数字化印模法下展开修复治疗,并对比修复效果.结果 B组口腔修复优良率97.50%较A组8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B组修复后咀嚼效率(92.48±3.68)%、咬合力(134.51±8.62)1bs、言语功能(44.30±4.77)分,均较A组(80.71±3.51)%、(120.17±8.79)1bs、(39.19±4.25)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7、7.366、5.058,P<0.001).而在咀嚼功能恢复时间、言语功能恢复时间、取模护理操作时间、口腔修复后不良反应率相比B组均较A组更少;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咀嚼效率、咬合力及言语功能评分对比上B组均较A组更佳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印模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印模,其更加适用于牙体缺损患者,值得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文献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传统印模;牙体缺损;口腔修复;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咀嚼功能;咬合力;言语功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丛龙凤;赵后全;周颖;肖惠军
作者机构:
苏州口腔医院修复科,江苏苏州 21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丛龙凤;赵后全;周颖;肖惠军-.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2(16):28-32
A类:
1bs,边缘密合程度,修复体邻接关系
B类:
数字化印模,传统印模,牙体缺损修复,该院,等量,印模法,修复治疗,修复效果,优良率,咀嚼效率,咬合力,言语功能,咀嚼功能,功能恢复,恢复时间,取模,护理操作,操作时间,不良反应率,功能评分,上数,数据对比,口腔修复中,推广与应用
AB值:
0.1763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