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对比
文献摘要:
目的 对比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从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LEADER)入选的患者中筛选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使用降压药的情况分为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666例)和使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648例).比较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MACCE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到12个月时,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7%和3.2%(x2=4.643,P=0.031).Cox分析发现降压药种类[HR(95%CI)为 0.56(0.32~0.96),P=0.034]、糖尿病[2.48(1.48~4.17),P=0.001]、冠心病家族史[2.04(1.08~3.86),P=0.028]以及血压控制达标[0.39(0.22~0.71),P=0.002]是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下降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更明显[12个月时,收缩压下降值中位数(P25~P75):-17.5(-30.0~-4.0)比-10.0(-22.5~-1.0)mm Hg,Z=4.997,P<0.001;舒张压下降值:-7.5(-15.0~0)比-5.0(-11.0~0)mm Hg,Z=3.510,P<0.00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和3.4%(x2=10.088,P=0.001),并且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下肢水肿(0.5%比 2.3%,x2=7.783,P=0.005)、头晕(1.1%比 2.7%,x2=4.632,P=0.031)、疲劳的发生率(0比0.9%,PFisher=0.031)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结论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文献关键词: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冠心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帆;洪涛;龚艳君;马为;霍勇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帆;洪涛;龚艳君;马为;霍勇-.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对比)[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06):551-556
A类:
LEADER,PFisher
B类: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平治,治疗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对比,副作用,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药,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血压变化,Cox,复合终点,终点事件,x2,病家,家族史,血压控制,预测因素,收缩压,舒张压,降值,中位数,P25,P75,Hg,不良反应发生率,下肢水肿,头晕
AB值:
0.1186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