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公私并置追求共赢: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表征
文献摘要:
公共关系实践中"公共"对"公共性"的追求和"关系"对"私人性"的推崇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是造成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合法化和污名化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以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公共性概念和公共关系理论中的公共性特征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扎根理论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权变模型",用以阐释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表征.研究表明: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表征生成于家国天下的文化传统,在"公"与"私"的权变博弈中呈现出一幅变动不居的"公私混合"图景,其中以"公私并置"的公共性实践形态最具伦理性.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表征会受到组织特征、媒介特征、环境特征、公众特征四个显性因素和从业者关系特征这一隐性因素影响,在"极公"和"极私"的公共性程度连续带上不断变化.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不排斥关系性,且关系性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或制约公共性表征的生成和发展.
文献关键词:
中国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实践;公共性表征
作者姓名:
陈先红;李颖异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先红;李颖异-.公私并置追求共赢: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公共性表征)[J].国际新闻界,2022(07):50-73
A类:
公共关系实践,公共性表征,公共性程度
B类:
公私,并置,中国公共关系,私人性,推崇,紧张关系,合法化,污名化,西方政治哲学,关系理论,共性特征,扎根理论方法,方法创新,权变模型,家国天下,文化传统,一幅,变动不居,实践形态,伦理性,组织特征,环境特征,关系特征,带上,关系性
AB值:
0.181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