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面向清洁低碳转型的隧道智慧能源系统框架设计及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文献摘要:
长距离、大规模隧道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隧道高能耗特性带来了高污染、高碳排等问题.为推动隧道清洁低碳转型,综合考虑储能灵活调节特性及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优势,提出一种隧道智慧能源系统框架及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考虑多元电源互补、主动负荷协调、双向电能互动,构建隧道智慧能源系统框架,对比分析了地上/地下储能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应对环境制约和储能故障危害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考虑储能容量规划和长大隧道智慧能源系统调度运行耦合影响,提出储能容量配置双层协同优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所提隧道智慧能源系统框架和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比验证了地下储能构建方案在经济、低碳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文献关键词:
低碳;隧道;地下空间;储能;容量优化配置;调度运行
作者姓名:
刘佳玲;秦博宇;孙颖;师文;赵宇航;周悦瑶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710049;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佳玲;秦博宇;孙颖;师文;赵宇航;周悦瑶-.面向清洁低碳转型的隧道智慧能源系统框架设计及储能容量优化配置)[J].高电压技术,2022(07):2563-2572
A类:
B类:
清洁低碳转型,智慧能源系统,系统框架,框架设计,容量优化配置,长距离,能量密度,交通基础设施,高能耗,能耗特性,高污染,高碳,灵活调节,调节特性,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开发优势,配置方法,主动负荷,地下储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优势和不足,容量规划,长大隧道,系统调度,调度运行,耦合影响,储能容量配置,协同优化,算例分析,对比验证,构建方案,显著优势
AB值:
0.273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