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难题与对策研究
文献摘要:
虚假诉讼行为自刑法规定为犯罪以来,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并有回落趋势.在发生的民事领域方面,虚构借款合同类案件频发,多以拒绝履行判决或阻碍法院执行为目的;在程序上,民事案件通常经过开庭审理,并取得事实认定有误的裁判结果;在民刑衔接方面,法院移送公安机关的比例小且定罪率低.司法适用中,存在"部分篡改"行为的定性不统一、犯罪形态认定模糊、适用加重刑的标 准过高、案件流程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这与立法可操作性欠缺、侦破难度高、司法理念等根源有关.应当厘清"部分篡改"与"无中生有"的内涵与界限,以事实为重点,综合把握入罪标准;本罪为结果犯,应区分具体情形确定个案既遂标准;对"情节严重"的把握需要结合结果要件;多方位畅通民刑衔接程序,优化案件流程管理.
文献关键词:
虚假诉讼罪;既遂标准;结果犯;民刑衔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翟姝影;郝银钟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翟姝影;郝银钟-.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难题与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22(09):29-41
A类:
民刑衔接
B类:
虚假诉讼罪,诉讼行为,刑法规定,件数,回落,虚构,借款合同,类案,拒绝履行,履行判决,法院执行,行为目的,民事案件,开庭审理,事实认定,有误,裁判,移送,公安机关,定罪,司法适用,篡改,犯罪形态,定模,重刑,流程管理,侦破,司法理念,无中生有,入罪标准,结果犯,具体情形,既遂标准,情节严重,结果要件,多方位
AB值:
0.4294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