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被塑造的形象:侯外庐中国社会史研究新论
文献摘要:
近80年来,学界将侯外庐的生产方式理论塑造成"反对斯大林理论"形象,却忽略其理论形成的苏联背景.侯外庐在翻译马克思《资本论》的过程中,结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编著的《生产力与生产方法》初步奠定生产方式范畴,以兹依米耶斯基《辩证法的唯物论》作为批判、吸收对象,进而在拉苏莫夫斯基《社会经济形态》的刺激、激励下形成较完善的生产方式理论体系.当他在1940年关注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后,对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高度赞扬,而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规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具体特征存在分歧.他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反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支持下的西周封建论者,并集中就周代社会性质作对话式探讨.
文献关键词:
侯外庐;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
作者姓名:
任虎
作者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引用格式:
[1]任虎-.被塑造的形象:侯外庐中国社会史研究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9):166-176
A类:
B类:
侯外庐,中国社会史,新论,塑造成,斯大林,苏联,资本论,联共,中央委员会,编著,生产方法,辩证法,唯物论,夫斯基,社会经济形态,年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义部,高度赞扬,分规,具体特征,亚细亚生产方式,西周,封建,论者,周代,社会性质,对话式
AB值:
0.3181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